区道德模范万其林:织密“防范网” 守护“新家乡”

2020-05-08

在拥有众多外来人口的海湾镇,疫情防控压力巨大。为筑牢战“疫”防线,海湾镇利用新居民委员会这一独特的居民自治组织,积极调动新居民自治力量,充分发挥新居民优势,动员未回乡来沪人员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守牢卡口第一线,紧紧织密群众自我“防范网”。在这些新居民中,就有这样一位代表——奉贤区道德模范万其林,他和许多“老乡”一起,用心、用情、用力守护着他们的“新家乡”。

微信图片_20200507172025.jpg

“我早就把燎原小区当成自己的家了,我做这点活也不算什么。”

在疫情袭来时,作为燎原居民区新居民委员会主任的万其林,第一时间放弃了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新居民主动加入到了平安志愿者的团队,从大年夜到现在,始终忙碌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串门... ... ”熟悉的小喇叭声循环回荡在小区的每个角落。万其林带领着新居民团队的成员和本地居委干部、志愿者们一起,每日在小区里巡回播放疫情防控提示,挨家挨户分发张贴防控宣传单、告知书,讲解防控政策,普及防疫知识,还组建夜间巡逻队在小区认真进行巡查,不放过小区角角落落,从大年夜至今无一天中断。

微信图片_20200507172110.jpg

55岁的万其林还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坚持在小区目前唯一的出入口值守,询问情况、测量体温、健康登记……一样的话语“唠叨”无数遍,一样的事情反复无数次,精心守护着小区门户。“我早就把燎原小区当成自己的家了,我做这点活也不算什么。”当问他累不累时,万其林只是这样说。

“老乡管老乡,有事反而好商量”

海湾镇前身为国有农场,镇域范围内除了建成居民区外,还散落着一些“连队”,不少来沪人员居住其间。面对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数量众多但居住分散的来沪人员思想工作,使其自觉接受防控要求是当前最难的一件事。万其林和他的团队就用其独特的优势武器——乡音,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积极引导身边的老乡主动配合健康登记、居家隔离等疫情防控工作,叮嘱他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有生活方面的需要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老乡管老乡,有事反而好商量”,万其林说出了很实在的话。居住在燎原十三连的老陈说:“老万的话我们肯定会听的,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们肯定不会给政府添乱的。”用乡音来劝导,反而多了一份亲切感,开展起工作来事半功倍。在万其林的带动下,新居民志愿者们自抗击疫情以来已累计劝导新居民100余人。

微信图片_20200507172145.jpg

“居住时间长了,街坊邻居就像一家人一样,不上门望望,还真不放心。”

万其林不仅是新居民委员会的主任,他还有一个众人皆知的身份—海湾镇“爱心理发师团队”的队长。疫情期间,为了避免人员接触,老万的爱心理发屋不得不暂时关闭了。在巡逻宣传中,他细心地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外面的理发店都关掉了,有些独居高龄老人和身体不方便的残障人士,头发长了没办法修剪打理,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于是,万其林立马跟居委商量,组织了一项“有爱到家”服务——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免费上门给有需要的人理发。

微信图片_20200507172211.jpg

对身体行动不便的老人,万其林还会帮他们系上理发围布,搀扶到椅子上,一边帮老人理发一边谈心,叮嘱老人保重身体、注意防护。除了上门理发,万其林还组织新居民团队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送菜上门、代购生活物品等服务。用老万的话来说,“居住时间长了,街坊邻居就像一家人一样,不上门望望,还真不放心。”

以“新”联“新”,五湖四海一家亲。在万其林的带领下,新居民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的队伍中,凝聚起了海湾人防疫抗疫的“新”力量。

作者:生态海湾
编辑:赖军训
出品 奉贤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