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组建设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小区原本面貌和风格特色的基础上,精细提升居住品质,同时注入新的元素,让居民生活更加便利……近日,南京西路街道富民路197弄通过“楼组自治项目”,升级改造成为了“乐龄楼”,楼里的居民们也正式开启了互帮互助的“共享生活”。
据富民路197弄楼组长贺信生介绍,该楼组共有36,37,38,39号四幢楼,里面居住着45位居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5名,占了总数的56%。为此,贺信生通过与居民代表们共商共议后,决定将楼组起名为“乐龄楼”。“我们楼里的老年人非常多,希望能多一些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同时也要互帮互助,开开心心每一天。”
在改造后,36号楼的居民们有了一个每周固定“打卡地”:利用居民闲置的老古董——樟木箱,打造出了“共享菜谱”角,每个星期分享一道美味佳肴,供楼道内的居民相互交流,增进情感。“上个礼拜,我给孙子烧了一个共享菜单上面的青椒盐酥鸡肉。他说味道老好额,这个星期菜单出来了,我想再来取取经,看看有啥新花样。”居民陈怡是共享菜单的忠实粉丝,每周一,当菜单一出来就会来看看,同时也会把自己的“拿手菜肴”分享给大家。“哦,这周是牛肉末蒸豆腐,蛮好的,自己烧来烧去就这几个菜,也希望给家人换换口味。”拿出手机拍好菜单,陈怡就叨念着要回家试试看,做给家人尝尝新口味。
此外,在楼道的墙壁上,居民们也安装了一个置物架,放上了美化环境的绿植和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照片,展示居民楼组活动的风采。
“有一次,走到楼下才发现下雨了,再爬上楼去拿伞又太累。这时候,拿着共享伞架上的雨伞,就会有种一家人的感觉。”记者跟随居民在37号楼的改造区域看到,原本这是居民用来签收快递,现在增添了一个共享伞架,让居民们可以放置雨伞和便民用具,一个小小的改造让居民们可以缓解临时的小难题,倍感温馨,同时也让楼道内的环境变得更整洁有序了。
38号楼则被楼内“绿植角”的一盆盆小盆栽点缀得生机勃勃。原来,楼里的不少居民们都是“绿化种植达人”。因此,居民们将改造的主题定为“绿植”,通过购置和安装置物架,居民们可以展示和共享自己家里种植的花草植物,邻里间对种植技巧进行交流,日常也互相帮忙给植物浇水。现在,时不时就有居民拿出自己家里的手工艺作品来丰富“绿植角”,不仅“填满”楼道墙上的空白,让楼组环境变得更有生机,也增进了邻里的感情。
39号楼道的改造则更为暖心了,是由一位奶奶和她的孙女,祖孙两人共同布置。原来,之前楼道里的灯有一些暗了,考虑到居民们特别是老人在夜间上下楼时不太安全,祖孙两人就一起购置了小灯串,还贴心地绕在了花盆上。如今,居民们在晚上上下楼时开启小灯,既点亮楼道,又美化了环境。
楼组自治项目以惠及居民为宗旨,着力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让失去光彩的老旧小区展露新颜。通过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增进邻里互动,居民们都对改造成果纷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