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艺微课丨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画作赏析

2020-03-16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他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下面让我们欣赏莫奈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00316094037.jpg

《日出·印象》

48x63cm

布面油画

1872年

      《日出·印象》展示了莫奈的家乡勒阿弗尔港日出的景色,画家用生动而奔放的笔触描绘了整个场景:清晨,船只和建筑物融化在蓝色的雾里,它们相互渗透,彼此交错融合,和谐统一。整个画面上没有明确的形体和结构,只有跳跃的色彩和光线,真实物体只是画面上模糊的印象。初升的太阳把倒影投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在自然光的笼罩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生动迷人。整体的色调非常有表现力,画家大胆地运用了补色原理,如橙红色的太阳与蓝灰色的树荫,水面与云彩的阴面,这些细节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极大地加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微信图片_20200316094107.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094059.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094103.jpg
微信图片_20200316094054.jpg
《睡莲》

      莫奈对睡莲情有独钟,在1897年至1926年之间,他创作了百余幅以《睡莲》为名的作品。在莫奈的创作理念中,作品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不赞同学院派所提倡的将某一人物或者事物的视觉定义化,认为这样会将画家和作品的个性完全扼杀。所以在《睡莲》之中,画家追求的不是传统绘画中所关注的对形体的写实,而是自己眼中睡莲所呈现的姿态。画家用笔触、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时间、不同形态的睡莲。为了抓住瞬间光色的印象,他放弃了传统的画法,用大胆快捷的笔触通过一次性的上色达到理想的效果。这种画法保持了颜料的明度和画面的干净。这种画法对笔触有很高的要求,莫奈的用笔灵活自然,恰当地表现画面的气氛。《睡莲》系列画作流露出了韵味独特的审美意象,可以从中体会到画家对自我感情和审美意境的不断探索以及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和艺术情感。

      莫奈的作品侧重对光与影的运用,不依靠明暗塑造空间感,不用线条勾画轮廓,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形成前后差距,让画面产生空间感,把对象表现得更加生动。莫奈的绘画色彩,打破了传统的固有色的束缚,将条件色和环境色表现得恰到好处。




作者:桃浦文化馆
编辑: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